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肺部疾病,慢阻肺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还会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据2018年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CPHS)显示,在我国,20岁及以上成年人慢阻肺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则高达13.7%,患病人数近1亿,是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的常见慢性疾病。
常见合并症
包括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焦虑和抑郁、肺癌、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等,应该及早发现慢阻肺合并症并给予适当治疗。
慢阻肺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导致慢阻肺的最主要原因是吸烟。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吸烟数量及持续时间关系很大,烟量大,烟龄长的人是最易患慢阻肺的人群。另外,人口老龄化、空气污染、厨房烟雾、各种职业粉尘暴露、幼年时期的生活环境和呼吸道感染也都增加了慢阻肺的发生风险。
尽早检查、发现并干预慢阻肺进程
慢阻肺的病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我们常说的“老慢支”,主要表现为秋冬季节经常咳、痰、喘,用药或是等气温回升也就好转了;
第二阶段表现为活动后感到气短,如剧烈运动或爬楼后气喘吁吁,其实就是气流受阻所引起的呼吸困难;
第三阶段就是“肺心病”,除了喘以外,皮肤开始水肿。
在所有呼吸系统疾病中,慢阻肺称得上是一个不动声色的杀手,大多数患者在疾病早期是没有症状的,很多人错过了早期治疗的时机。因此,如果您有经常性咳、痰、喘等症状,强烈建议您尽早检查肺功能(通气功能),进行早期慢阻肺诊断。
同时慢阻肺患者需要做好长期自我管理,抽烟者进行戒烟、接种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坚持长期规律用药、合理膳食、适量的康复训练、长期家庭氧疗、无创通气等,这些措施均可有效减少急性加重和住院次数,维持病情稳定,提高生活质量。 》》推荐阅读: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诱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