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1 logo2
中老年人常见睡眠问题
发布时间:2020-12-07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不良的睡眠习惯、服用某些药物、有心理困扰或精神疾病、患上睡眠障碍疾病、作息不规律、常年运动型损伤等各种原因,中老年人往往都会出现入睡难、睡眠时长短、睡眠碎片化、很难睡整晚觉、深度睡眠减少等睡眠问题。有些甚至还可能出现失眠、睡眠障碍等烦恼,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也更容易导致心理上的困扰,如忧虑、烦躁、情绪低落、幸福感降低等。此外,如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睡眠中断、下肢不宁综合征、夜间磨牙等睡眠相关疾病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相关保健与治疗。


  1、睡眠障碍是指入睡、睡眠保持及睡眠时限出现障碍或者出现异常的睡眠行为,通常表现为:①睡眠量的不正常:一类是睡眠用过度增多,另一类是睡眠量不足的失眠。②睡眠中的发作性异常:指在睡眠中出现一些异常行为,如睡行症(梦源症)、梦吃(说梦话)、夜惊(在睡眠中突然骚动、惊叫、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全身出汗、定向错乱或出现幻觉)、梦魇(做噩梦)、磨牙、不自主笑、肌肉或肢体不自主跳动等。这些发作性异常行为不是出现在整夜睡眠中,而多是发生在一定的睡眠时期。


  2、失眠症通常指尽管有充分的睡眠条件和环境却存在睡眠时间和质量不足,并影响到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及早醒、睡眠质量低下、睡眠时间明显减少,严重者可彻夜不眠等。长期失眠易引起心烦意乱、疲乏无力,甚至头痛、多梦、多汗、记忆力减退,还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导致白天身体机能下降,常表现为醒后疲乏、日间警觉性降低、精力减退、认知功能及行为情绪等方面的功能障碍,从而降低生活质量。根据失眠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短暂性失眠(少于一周);②短期性失眠(一周至一个月);③慢性失眠(大于一个月)。导致失眠症的原因包括外界环境因素(室内光线过强、周围过多噪音、值夜班、坐车船、刚到陌生的地方等)、躯体因素(疼痛、瘙痒、剧烈咳嗽、睡前饮浓茶或咖啡、夜尿频繁或腹泻等)及心理因素(焦虑、恐惧、过度思念或兴奋等),一些疾病也常伴有失眠,如老年神经变性疾病、焦虑、抑郁症等。


  3、嗜睡症是指白昼昼睡眠过度(并非由于睡眠量的不适)或醒来时达到完全觉醒状态的过渡时间延长的种状况。主要表现为过度的白天或夜间睡眠经常出现短时间(一般不到15分钟)不可抗拒性的睡眠发作,往往伴有摔倒、睡眠瘫痪和入睡前幻觉等症状常见原因如各种脑病、内分泌障碍、代谢异常引起的嗜唾状态或昏睡,以及因脑部病变所引起的发作性睡病等。


  4、不宁腿综合征是指老年人在夜间睡眠中出现不愉快的躯体感觉,表现为双侧下肢难以描述的虫蠕动感、刺痛感、麻木感、肿胀感或深部发痒,并引起全身不安的感觉,需要通过不停地移动肢体来缓解不适。不宁腿综合征通常是两侧性的,也可以一侧较重,极少数不愉快感觉位于上臂、躯干或泛化到整个身体。不愉快的躯体感觉易导致老年人不能启动和保持睡眠,从而引起夜间失眠和白天嗜睡。此外,老年人睡眠时还可出现重复的、阵发性的运动,有时非常强烈,可使睡伴醒来不宁腿综合征常见原因为尿毒症、缺铁性贫血、叶酸缺乏、妊娠、风湿性关节炎、帕金森病、多灶性运动神经病、代谢疾病和药物所致。



  5、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在每夜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30次以上,每次10秒以上;或全夜睡眠期平均每小时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次数>5次。通常可分为中枢性、阻塞性和混合性三种类型。老年人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尤为多见。主要表现为日间嗜睡、打鼾、睡眠时出现可观察到的呼吸暂停等,打鼾是老年人最有特征性的症状之一, 大约75%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老年人的呼吸暂停症状是由配偶或睡伴提出,老年人高声打鼾后继之以呼吸暂停。此外,还可出现夜尿增多、口干、早晨或夜间头痛以及精力不充沛、反应迟钝、认知功能减退等症状。常见病因包括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甲肿大、鼻腔肿瘤、腺样体肥大和鼻咽肿瘤;其他如舌体肥大、颌骨畸形、会厌后肿瘤、喉部或颈椎畸形等;另外,肥胖致颈咽喉组织拥挤、甲状腺机能减退也可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推荐阅读:AHI指数高于多少就要使用睡眠呼吸机


  以上类型为常见的老年人睡眠问题,需要及时评估并加以干预,以便及早发现并帮助老年人解决睡眠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