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1 logo2
COPD重叠OSA的临床表现
发布时间:2020-12-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表现为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致的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生物燃料暴露、空气污染、个体宿主易感性(基因异常、肺发育异常和加速衰老)也会导致COPD的发生[1]。


       研究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成人的COPD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则升至13.7%,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过27%,全国总患病人数约1亿人,成为我国慢性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2]。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学者发现COPD存在异质性,表现为不同的亚型,而且夜间的病情变化对治疗和预后也有明显影响[3],进一步计算COPD患者的昼夜血氧变异率,发现其与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生活质量和急性发作频率相关,较日间血氧更能反映患者的病情和预后[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主要表现为睡眠中反复发生的上气道阻塞,进而引起夜间反复低氧血症、睡眠片段化,当其与COPD并存时,患者上、下气道均受累,会较单纯OSA或COPD表现出更严重的与睡眠相关的低氧血症,更容易引起肺动脉高压以及发展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5]。


  OSA与COPD均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有研究表明,OSA患者中有10%~20%合并COPD,COPD患者中22%~29%同时伴有OSA[6-7],二者有共同的高危因素(如吸烟),都存在动态气流受限和气道阻力增高,而且都伴有氧化应激和慢性气道炎症。虽然同为气道疾病,二者也有不同之处。OSA主要是由于睡眠时反复出现上气道狭窄或塌陷,引起慢性间歇低氧和睡眠片段化,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主要依靠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结果诊断,通过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口腔矫治器、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而COPD最先累及小气道,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常引起呼吸衰竭,肺功能是诊断的金标准。


  重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符合两种疾病共存的特点。与单纯COPD患者相比,重叠综合征患者更易出现白日嗜睡,多有夜间打鼾、晨起口干、头痛,若患者晨起CO2水平较入睡前显著升高,且在氧疗后更为明显,常提示可能存在OSA。重叠综合征患者在体格检查中,多可见肥胖、舌体肥大、小下颌、短颈等易引起OSA的高危因素,肺功能检查表现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往往肺功能损害较轻但CO2潴留重,动态血氧监测可观察到睡眠时平均血氧饱和度较单纯COPD降低更为明显,夜间血氧饱和度<90%的时间明显延长[8]。



  从预后来讲,重叠综合征较单一疾病更容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等并发症[9]。但近年来也有学者发现,重度COPD出现轻中度OSA时血氧的下降不一定明显,一些重叠综合征患者的全因死亡率较单纯COPD患者并未明显升高[10]。He等[11]通过昼夜膈肌肌电监测发现,COPD患者睡眠时膈肌肌电活动明显下降,但合并轻中度OSA后,膈肌肌电活动的下降程度减轻,可能与OSA带来的睡眠中膈肌肌电代偿有关。Xiong等[12]也报道,重度COPD患者的过度充气对OSA有着潜在的保护性作用。从这一角度来看,不同程度的COPD合并不同程度的OSA对病情影响不同,需要区别对待。


  诊断重叠综合征需同时满足COPD和OSA的诊断标准。当有以下情况时,需要特别小心该综合征的存在:(1)轻度COPD却伴有肺动脉高压。(2)夜间氧疗的COPD患者出现晨起头痛。(3)GOLD Ⅰ期或Ⅱ期COPD患者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的临床症状。上述情况应及早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明确诊断。


  考虑到不同程度OSA和COPD的互相影响不同,因此重叠综合征的治疗需要分层进行:


  (1)以OSA为主(中重度)、COPD很轻(轻度):主要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为主,按照GOLD指南治疗COPD,监测、预防COPD急性加重;


  (2)以COPD为主(中重度)、OSA很轻(轻度):治疗COPD为主,达到减少COPD急性加重、提高生活质量、延缓COPD进展的目的,如存在夜间低氧、呼吸衰竭,需要进行氧疗或无创通气;


  (3)同时存在中重度COPD和OSA:强化对2种疾病的联合治疗,保证患者的通气量和对氧的需求,预防、减少和治疗合并症。


  治疗重叠综合征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病死率,减少心脑血管合并症,降低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玮.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治疗进展[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0, 40(5): 362-365.


  [2]华剑兰,张静. 从GOLD报告演变看COPD诊治[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0, 40(5): 366-370.


  [3]胡黎园,周文浩.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家庭氧疗及管理[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20, 35(2): 111-115.


  [4]华晶,韩蕙泽,季颖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的评估及处置[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0, 40(10): 800-804.


  [5]尤再春a,b,王关嵩a.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判断及对策[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0, 40(10): 805-809.


  [6]陈芳漫,王永利,陈亚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哮喘的认识变迁[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0, 40(10): 813-817.


  [7]陈兰勤,殷 菊,王 华,贾鑫磊,许志飞,徐保平.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重度肺动脉高压 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报告[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20, 35(10): 816-818.


  [8]康健. 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症和并发症的诊治[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0, 40(10): 793-794.


  [9]李晓晨,刘先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0, 40(10): 795-799.


  [10]张 莉,张晓雷,王 辰. 2019年美国睡眠医学会《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临床实践指南解读[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9, 39(7): 600-604.


  [11]沈丽莎,周建英. 肺癌与常见呼吸系统合并症的处理[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9, 39(5): 412-415.


  [12]申永春,陈 磊,文富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基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科学委员会报告的临床解读[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9, 39(5): 425-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