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1 logo2
冬季慢阻肺频发4招不让呼吸成为负担
发布时间:2019-10-31

  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英文缩写为COPD),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发展到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的时候的一个总称。研究显示,20岁以上成人的慢阻肺发病率为8.6%,40岁以上则达13.7%,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过27%,年龄越高慢阻肺发病率越高,男性患者约为女性患者的2.2倍。


  慢阻肺致死率高 稳定期坚持治疗是关键


  慢阻肺的病名中有一个“慢”字,所以大家总认为,慢慢来,不要紧。实际上慢阻肺致死率很高,不仅损伤气道、肺泡和肺血管,同时还损伤肺外组织,如骨骼、骨骼肌、心脏以及其他器官,是一个多基因的全身性疾病。万家燕医院内科徐主任解释道,慢阻肺患者病情一般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两个阶段。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显著加剧,须及时就医或住院。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咳痰(也可无咳痰),气短、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其中,逐年进行性加重的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


  1.慢性咳嗽:慢阻肺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随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常以晨间咳嗽更为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当气道严重阻塞,通常仅有呼吸困难而不表现出咳嗽。


  2.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但由于个体差异常,部分人可耐受,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不仅出现喘息和胸闷,还可以出现疲乏、消瘦、焦虑、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其他非典型症状。


  慢阻肺高致死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许多患者的病情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很多病人只是在急性发作期间进行抢救和治疗,缓解后就终止。其实稳定期的治疗会大幅减少病情反复发作的几率,并且每次急性加重都会对肺功能及其他脏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推荐阅读:为什么建议慢阻肺使用ST模式的呼吸机



  慢阻肺是“最难过冬”的疾病,每年11月至来年3月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发病高峰,患者们该如何应对?


  1.戒烟:无论是稳定期还是急性发作期,戒烟都是首先要做的事情,改善室内空气污染,保持适当通风。


  2.定期随访:由于慢阻肺的本质是气道的慢性炎症,即使没有症状加重,炎症依然存在。因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的规律复诊,早期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治疗,及时就诊。即使你感觉身体状况良好,也需要定时复诊。


  3.避免呼吸道感染: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一场普通的感冒就会使慢阻肺“雪上加霜”,而老患者更易出现急性反复发作。慢阻肺患者外出应注意保暖,回来后勤洗手,避免去人流集中之地。有条件的患者可以注射流感疫苗、肺炎疫苗。


  4.吸氧+家用呼吸机治疗:对慢阻肺出现慢性呼吸衰竭者,给予长期家庭氧疗可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可以选择在家进行氧疗+家用呼吸机治疗治疗。选择呼吸机时,尽可能选择具备定容功能的呼吸机,定容功能可以通过设定目标潮气量的方式,使慢阻肺患者始终保持足够的分钟通气量,长时间满足患者的气体交换需求,改善二氧化碳潴留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