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1 logo2
小气道障碍和慢阻肺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4-11-01

  小气道障碍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小气道障碍是COPD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其病理变化包括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重塑和阻力增加等。这些变化导致小气道狭窄或阻塞,进而引起气流受限,这是COPD的主要特征之一。


  小气道气体流速缓慢、管壁较薄、无软骨支撑等特征,使其更易受到炎症影响,长期、反复的炎症可能导致黏液分泌增加、肺泡丧失等,最终发展为小气道功能障碍。 小气道功能障碍是指小气道病变或肺弹性下降导致小气道气流呼出受限,但达不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诊断标准的病理生理状态,被认为是哮喘和慢阻肺病等慢性气道疾病出现的早期信号。



  由于小气道数量庞大,部分小气道阻塞不会明显增加总体气道阻力,故早期的小气道功能障碍缺乏明显症状,发现时小气道通常已存在一定损伤。中国肺部健康研究(CPH)数据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43.5%患有小气道功能障碍,即我国小气道功能障碍患者约4.26亿。


  慢阻肺病患者中,小气道功能障碍患病率高达90%左右,小气道常存在黏液过量、细支气管狭窄和肺泡破坏等病理改变。


  对于慢性气道疾病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与更严重的气道高反应性相关,可显著影响哮喘或慢阻肺病患者的临床结局,包括更频繁更严重的急性发作/加重,更显著的症状,更差的疾病控制,更低的生活质量。


  因此,应重视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早发现早治疗,更早的小气道针对性治疗对改善哮喘和慢阻肺病等慢性气道疾病患者的临床结局至关重要。 通过早期筛查和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