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是一种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塌陷、阻塞引起呼吸暂停和低通气,进而导致频繁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胸腔内压力显著波动以及睡眠结构紊乱、交感神经活动增加、长期可致多系统器官功能受损。指每夜7h的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AH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次/h。呼吸暂停事件以阻塞性为主,伴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白天嗜睡等症状。
OSAHS的危险因素
1、解剖因素:目前认为上气道解剖结构异常是OSAHS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咽腔及声门上区是睡眠时发生阻塞的最常见部位,由于缺乏完整而固定的骨性或软骨性支撑而具有可塌陷性,同时由于下颌后缩、扁桃体肿大、舌体肥厚、软腭低垂、上下颌骨后移等均可使上气道后间隙变窄,上气道横截面积变小,从而促进睡眠时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发生。
2、肥胖因素:是OSAHS重要致病危险因素。超重和肥胖人群中OSAHS患病率可达31%,远高于正常体重人群。BMI增长10%,患病风险可增加约4倍。另外,向心性肥胖和腹部及咽壁的脂肪堆积在OSAHS发病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3、性别因素: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男性的OSAHS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4、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肺膨胀对气道的纵向牵张作用会减弱,同时气道壁塌陷可能由于胶原的减少而增加,上气道扩张肌的代偿功能可能也会下降。另外,觉醒阈值可能会随年龄增长、睡眠质量变差而降低。
5、体位因素:体位变化可以通过影响上呼吸道的结构和重力对气道结构的作用方向进而影响气道阻力及塌陷性。例如,仰卧位是舌体由于重力作用向后移位塌陷,造成舌后气道变窄,从而增加气道阻力,发生呼吸暂停或低通气;侧位或俯卧位时,舌体向侧或前移位而对其后的气道影响较小,可以显著减少气道塌陷阻塞的机会。
6、酗酒与吸烟:吸烟与OSAHS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上气道炎症水平增加、气道感受器受损和觉醒阈值降低有关。酒精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对低O2和高CO2的敏感性,引起或加重上气道阻塞。
7、遗传因素:OSAHS的遗传倾向已经被大量研究证实,约38%~54%的发病倾向可以由遗传因素解释。与OSAHS发病相关的多个危险因素如肥胖、脂肪分布特征、上气道扩张肌活动调节、通气驱动、化学感受器敏感性及上呼吸道解剖特点均有遗传因素影响。
8、药物作用:某些特殊药物的使用可能降低气道扩张肌反应性,因而增加气道塌陷的可能性,如镇静催眠或肌肉松弛药物可能通过中枢抑制作用而增加呼吸暂停的发生。
9、继发于其他疾病的OSAHS:OSAHS可以继发于某些疾病或因某些疾病而加重。如脑血管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声带麻痹、神经肌肉疾病、咽喉返流、胃食管返流、压迫大气道的上纵膈肿物等。
OSAHS治疗原则
* 一般性治疗
减轻体重,戒烟戒酒,慎用镇静催眠类药物,侧卧睡眠,适当抬高床头,白天避免过度劳累。
* 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适应证:(1)中、重度OSAHS患者(AHI>15次/h);(2)轻度OSAHS(AHI5—15次/h)患者但症状明显,合并或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3)经过其他治疗(如UPPP手术、口腔矫正器等)后仍存在的OSA;(4)OSAHS合并COPD者;(5)OSAHS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推荐阅读: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指南
* 外科治疗
仅适合于手术确实可解除上气道阻塞的患者,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