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由于种种原因很容易发生长期缺氧,而缺氧会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包括使肺血管的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升高以及营养不良等后果。这些危害均可加重患者病情,导致住院次数增多,生活质量、生存率降低,因此氧疗对慢阻肺患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慢阻肺选择低流量给氧的原因?
长期氧疗一般是经鼻导管吸入氧气,氧流量1.0-2.0 L/min,每天吸氧时间>15 h。长期氧疗的目标是使患者在海平面水平静息状态下达到PaO2≥60mmHg和(或)使SaO2升至90%,这样才可维持重要器官的功能,保证周围组织的氧气供应。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长期氧疗可以提高静息状态下严重低氧血症患者的生存率。
慢阻肺的患者由于长期的阻塞性通气障碍,CO2潴留,动脉PCO2升高、PO2降低。慢性二氧化碳潴留使得尽管脑细胞外液中PCO2较高,但其pH值接近正常水平。因此,通过增高CO2刺激通气在患者中并无作用。此时由于呼吸性酸中毒持续存在,肾会保留HCO3-以代偿。作用是通过肾小管细胞内PCO2增加,分泌H+离子使排出尿液酸度更大。H+离子以H2PO4-或NH4+的形式分泌,HCO3-被重吸收,这导致血浆中HCO3-浓度增加,使HCO3-/PCO2比值回到正常水平。因此pH值的变化无法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达到增加通气的效应。
这种情况下,动脉低氧血症则成为刺激通气的主要手段。如果吸入高浓度氧,将使患者无法通过低氧经外周化学感受器来兴奋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抑制,甚至呼吸停止。因此,应持续低流量(一般不超过35%)吸氧,通过保持一定程度的缺氧状态,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性。而且合并高碳酸血症的慢阻肺患者,完全纠正缺氧会带来病情恶化的风险。因此,过度给氧也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合理氧疗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改善缺氧,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可能的副作用,必须要引起重视。
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不论其是否有二氧化碳潴留,一般都推荐低流量低浓度吸氧,其目的是氧饱和度达到92%左右,满足其日常所需即可。一旦吸氧浓度太高,没有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可能因为吸氧浓度太多,出现了二氧化碳潴留。而已经有潴留的患者,可能因为吸氧太高,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加重。而流量过低有时并不能提高患者的血氧含量,所以搭配呼吸机吸氧时可以适当的提高氧气流量,帮助患者增加氧合避免二氧化碳潴留,而呼吸机呼气压也能有促进氧合作用,所以慢阻肺患者使用呼吸机对提高血氧也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