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1 logo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1-04-30

  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该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阻为特征,其气流受阻常呈进行性加重,这与肺组织对吸入的有害气体和颗粒产生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较为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一种,通常并不为人所重视。慢阻肺患者由于病程迁延和反复发作,病情逐渐加重,呼吸功能明显下降,严重影响病人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


  1、蛋白酶一抗蛋白酶失衡


  蛋白水解酶对组织有损伤、破坏作用;抗蛋白酶对弹性蛋白酶等多种蛋白酶具有抑制功能。


  2、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


  当职业性粉尘及化学物质,如烟雾、过敏原、工业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等,浓度过大或接触时间过长,均可能产生与吸烟无关的慢阻肺。


  3、空气污染


  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等损伤气道粘膜和其细胞毒作用,使纤毛清除功能下降,粘液分泌增加,为细菌感染增加条件。


  4、感染


  感染是慢阻肺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病毒、细菌和支原体是本病急性加重的重要因素。病毒主要为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细菌感染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及葡萄球菌为多见。


  5、吸烟


  为慢阻肺重要的发病因素,烟草中含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减退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支气管粘液腺肥大、杯状细胞增生,粘液分泌增多,使气道净化能力下降;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粘液积聚,容易继发感染,慢性炎症及吸烟刺激粘膜下感受器,使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气流受限。



  慢阻肺有哪些危害?


  • 患病周期长、反复急性加重;


  • 有多种合并症:3个慢阻肺患者中有1个慢阻肺患者死于肺癌,中重度慢阻肺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肺心病发作,甚至猝死;


  • 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 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慢阻肺早期没有症状或者只有轻微的症状,当患者出现气促等症状时,往往肺功能已经损失50%以上, 并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而有70%的患者都属于这种情形 。所以早期发现相当重要。常规体检是查不出慢阻肺的,因为肺部CT和胸片不能诊断慢阻肺。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吸烟、年龄大于40岁、有慢性咳嗽咳痰等高危人群应该定期做肺功能检查。


  无创机械通气(NPPV),NPPV是目前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首选的呼吸支持方式,可改善患者呼吸性酸中毒,降低PaCO2、呼吸频率、呼吸困难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病死率和气管插管率等;同时也能避免气管插管相关的附加损害,包括气道损伤、减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及镇静剂的使用等。合理的操作是保证NPPV疗效、提高患者耐受性及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包括接口的合理选择,呼吸机与患者连接的舒适性、密封性和稳定性、操作流程和参数设置与调节等。》》推荐阅读:为什么建议慢阻肺使用ST模式的呼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