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无烟日(英语:World No Tobacco Day),是世界卫生组织在1987年创立的,现在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地合作伙伴每年都会在这天向民众强调与烟草使用相关的健康风险,并且倡导各国政府采取有效政策,减少烟草消费。2020年5月31日是第33个世界无烟日,中国政府今年利用世界无烟日这一契机,提出“保护青少年远离烟传统草产品和电子烟”的主题,目的是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烟草烟雾对青少年的危害,遏制成人吸烟率的上升。
在全世界,青少年使用烟草是一个重要的公共问题。由于尼古丁具有强致瘾性,每天大约8万到10万青少年开始吸烟上瘾,且步入成年后会继续吸烟,难以戒断。
二手烟对被动吸烟者的危害一点也不比主动吸烟者轻,特别是对少年儿童的危害尤其严重。在中国,被动吸烟的主要受害者除了妇女就是青少年儿童,尽管他们自己并不吸烟,但经常在家庭、公共场所遭受他人的二手烟。 虽然没有直接吸食香烟,可是吸入体内,仍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人体的呼吸系统由气体通行的呼吸道和气体交换的肺组成,可以把呼吸系统比作有“围墙的房子”,吸烟时吸入的烟雾首先破坏的就是关键的“围墙”——呼吸道;同时,烟雾中含有大量的活性氧,可损伤呼吸道和肺泡上皮细胞。这些都使得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大大下降,从而使得烟草中的有害物质更加肆无忌惮地侵害肺部。因此,远离烟草,就能远离慢阻肺。对于已确诊的慢阻肺患者而言,戒烟是治疗的第一步,它可以延缓疾病的发展进程。
尽管我国慢阻肺发病形势严峻,但慢阻肺的知晓率及肺功能检查普及率还很低。慢阻肺早期患者往往症状轻微,近60%的慢阻肺患者没有典型的症状,如频繁咳嗽、咳痰、反复喘息,或呼吸困难,且这类患者无急性加重史,所以绝大部分人并没有主动接受治疗。患者早期的不重视,往往就导致了病情的进一步恶化,等到明显症状出现时,肺功能其实已经下降至50%甚至更多,这会严重影响患者肺部通气,从而导致各器官缺氧,严重时更会引发合并心力衰竭等。因此专家提醒,如果发生咳嗽、咳痰、胸闷或活动后气喘等疑似症状,应尽早去医院确诊。尤其对于40岁以上的人,如果长期吸烟,一旦出现活动后气急、或运动耐力下降,或有持续的咳嗽、咳痰,就应该进行肺功能检测,确认是否已患上慢阻肺。一旦确诊为慢阻肺,一定要进行长期规范化治疗才能有效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预防急性加重。》》推荐阅读:为什么建议慢阻肺使用ST模式的呼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