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1 logo2
肥胖低通气综合征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识别
发布时间:2025-07-17

  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HS)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两种密切相关的慢性睡眠呼吸疾病,二者常合并存在,且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OHS的主要特征是清醒时的高碳酸血症(PaCO₂ ≥ 45 mmHg),而OSA则主要表现为睡眠期间的呼吸暂停和低氧血症。尽管两者在病理生理机制上有所不同,但肥胖是其共同的危险因素,且OHS的发病率在肥胖人群中显著增加。早期识别和治疗OHS和OSA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HS)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识别要点如下:


  核心区别:


  ● OSA:主要表现为睡眠中反复发生的上气道阻塞(呼吸暂停/低通气),诊断依据多导睡眠图(PSG)显示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 ≥ 5次/h),伴日间嗜睡等症状。


  ● OHS:需同时满足肥胖(BMI ≥ 30 kg/m²)、清醒时高碳酸血症(动脉血PaCO₂ > 45 mmHg),并排除其他通气障碍疾病。OHS患者多合并OSA(约28%共存),但存在更显著的二氧化碳潴留。


  识别关键指标:


  ● 血气分析:OHS患者清醒时PaCO₂升高(>45 mmHg)是核心特征,单纯OSA患者罕见此表现。


  ● 症状差异:OHS患者除打鼾、嗜睡外,更易出现活动后气促、水肿等呼吸衰竭相关症状。


  ● 肥胖程度:OHS患者常为重度肥胖(BMI > 40 kg/m²),颈围/腰围显著增大。


  筛查与诊断工具:


  ● 使用STOP-BANG、ESS嗜睡量表等问卷初筛高危人群。


  ● PSG是确诊OSA的金标准,同时需结合血气分析以排除OHS。


  治疗差异:


  ● OSA:首选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


  ● OHS:常需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改善通气,并强调减重(如代谢手术)。


  识别关键在于评估清醒时二氧化碳水平及肥胖程度,OHS需警惕高碳酸血症,而OSA以睡眠呼吸事件为核心。二者常共存,但治疗策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