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OSA不仅与ACS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还可能影响其预后和长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以下将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流行病学
OSA在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3.9%(3.1%~5.1%),男性患病率(5.2%)显著高于女性(2.2%)。然而,在ACS患者中,OSA的患病率更高,约为36%~63%。这表明OSA可能是ACS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在中重度OSA患者中更为明显。
二、发病机制
OSA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心血管系统,从而加剧ACS的病情。首先,OSA导致间歇性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引起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其次,OSA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和心肌耗氧量增加。此外,OSA还可能通过影响脂质代谢和凝血功能,进一步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三、临床表现
在ACS患者中,OSA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夜间呼吸暂停、白天嗜睡、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然而,由于症状的非特异性,许多ACS患者并未意识到自己患有OSA,导致漏诊和误诊。因此,加强对ACS患者的睡眠呼吸监测,对于早期发现和干预OSA具有重要意义。
四、诊断方法
目前,OSA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睡眠监测设备,如多导睡眠监测(PSG)、家庭睡眠呼吸暂停监测(HSAT)和便携式睡眠监测设备。其中,PSG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但因其耗时、昂贵且需要专业人员操作,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相比之下,HSAT和便携式设备因其便携性和经济性,更适合在ACS患者中进行筛查。
五、治疗与管理
对于ACS合并OSA的患者,治疗策略应综合考虑两者的相互影响。一方面,针对ACS的常规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和血管重建手术等,仍是基础。另一方面,针对OSA的治疗,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已被证实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和减少低氧血症,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OSA与ACS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OSA不仅增加了ACS的发病风险,还可能影响其预后。因此,加强对ACS患者中OSA的筛查和管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OSA与ACS之间的具体机制,并开发更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参考来源:张铭,王文娟,郝问,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临床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03): 257-26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