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1 logo2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发布时间:2024-09-06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主要包括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因素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这些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心肌梗塞、冠心病、脑溢血、脑血栓和脑栓塞等。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引发心血管疾病的5大因素


  1、年龄和性别


  心脑血管病的发病一般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尤以40~70岁的中老年人群最为常见。人体血管(主要是动脉)的结构和功能也逐渐发生变化,形成病变,医学上称动脉粥样硬化。即在动脉壁上发生了多个由于脂质沉淀和坏死所形成的灰黄色斑块,同时伴有纤维增生,从而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一些较小的动脉粥样硬化就会引起组织和器官缺血、缺氧,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在严重的动脉硬化病变部位,动脉壁变薄而向外膨出便形成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则引起出血。另外,动脉粥样硬化后血管壁弹性减退,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成为导致血压增高的主要因素。也有一些人在年轻时已出现严重的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


  性别方面,男性多于女性,女性绝经前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相对较少,这可能于血中雌激素分泌水平较高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高有关。


  2、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


  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谢。在血管壁平滑肌细胞代谢的过程,若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就容易使血管舒缩不畅,就像是一条破烂不堪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同时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因此神经系统不正常也能够导致供血的紊乱。所以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3、饮食习惯和肥胖


  高热能、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饮食习惯与发生高脂血症、动脉硬化是密切相关的,而后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基础。


  4、饮酒、吸烟


  吸烟的多少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烟草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及尼古丁,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使保护动脉免于发生粥样硬化的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同时使血压升高,并导致动脉硬化的发生。大量饮酒可使血压升高,血液呈高凝状态,引起心律失常,导致脑血流量减少。长期大量饮酒还可损害肝脏,影响血脂代谢。


  5、糖尿病


  患有糖尿病的人之所以易患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因为脂质代谢紊乱。患糖尿病时,胰岛素分泌量明显不足,作为机体主要热能来源的葡萄糖不能被有效利用而大量流失,从而刺激对激素敏感的脂酶使其活性增高,促使脂肪分解供给机体热能,因此大量三酰甘油、胆固醇及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液:同时,脂肪的合成能力减弱,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脂肪分解产物滞留于血液中,为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条件,促进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总的来说,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需要了解其发病因素,警惕其症状,及时就医。同时,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需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等,以降低患病的风险。除了做好生活方式干预外,对于有多种基础病,甚至是已经有冠心病等心血管问题的患者,可通过合理用药,控制相关慢病的疾病进展,降低重大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