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1 logo2
老年睡眠障碍引起糖尿病的机制
发布时间:2024-07-11

  睡眠障碍不仅会影响睡眠的质量和持续时间,还会影响血糖代谢和体重调节。糖尿病是内分泌系统异常导致的疾病,当我们的昼夜自主节律及睡眠-觉醒平衡被打乱时,机体内分泌系统包括胰岛素分泌的昼夜节律也会出现异常,同时,葡萄糖耐受性的昼夜节律也被扰乱,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增加。


  老年睡眠障碍引起糖尿病的机制


  1、老年睡眠时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引起糖尿病


  睡眠对于自主神经功能,如心率、体温、呼吸等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也影响内分泌功能,如维持能量代谢稳态,分泌垂体激素,分泌瘦素与胃饥饿素等。衰老可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调节引发睡眠质量、结构和生理节律的改变,使机体出现内分泌紊乱与代谢障碍,进而促发糖尿病。睡眠片段化与微觉醒是引发糖尿病的关键,衰老与各种睡眠障碍多经由这条共同通路对糖代谢产生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和自主神经系统是与机体应激反应有关的主要神经内分泌系统,也是衰老、睡眠障碍、糖尿病机制交会的重要通路。正常睡眠时以迷走神经兴奋为主,交感神经活性受到抑制,睡眠片段化与微觉醒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HPA功能紊乱,血儿茶酚胺与皮质醇水平升高。皮质醇属于升糖激素,而儿茶酚胺的促代谢作用也使糖原分解与糖异生增加,血糖升高。且随年龄增加,快速眼动睡眠减少,HPA活性升高,夜间皮质醇浓度升高,而夜间皮质醇浓度本应处于谷值,此时HPA活性升高十分不利,因此,夜间皮质醇浓度升高易导致中枢及外周神经功能失调,引起胰岛素抵抗,继而引发或加重睡眠片段化和微觉醒。昼夜节律是调节机体代谢过程的关键,其紊乱对体内激素水平有重大影响,并且可增加代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与老年男性相比,老年女性更易出现睡眠障碍,这与绝经后性激素分泌减少密切相关。尤其是雌激素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睡眠困难的风险,而雌激素分泌减少可使白细胞介素6分泌增加并促进胰岛β细胞凋亡,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2、老年睡眠相关的呼吸障碍引起糖尿病


  睡眠相关的呼吸障碍指睡眠时出现的各种呼吸障碍,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和周期性呼吸。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反复呼吸暂停与低通气可引起机体内环境紊乱,形成低氧-复氧状态,间歇性低氧血症为其引发糖尿病的核心机制。低氧血症可直接损害胰岛β细胞,也可抑制其基因表达,使得细胞数量和功能下降、糖代谢调节异常、糖耐量受损。



  3、老年睡眠障碍所致胰岛素抵抗与肥胖引起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指体内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对自身的β细胞分泌不敏感,是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中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睡眠障碍可导致并加重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可引发脂代谢紊乱,生成较多非脂化脂肪酸,引起胰岛β细胞脂肪堆积而减少胰岛素分泌,并削弱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促进糖异生;也可使肿瘤坏死因子α、IL-6等促炎因子分泌增多,促进升糖激素的分泌和脂肪分解释放非脂化脂肪酸。同时,老年人睡眠紊乱、日间活动减少使其易患肥胖,肥胖可直接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也可通过引起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抑郁、加重胰岛素抵抗等促进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


  4、睡眠障碍相关炎性反应引起糖尿病


  老年睡眠障碍引起的代谢紊乱可导致慢性低水平炎症,加之衰老本身对炎症的促进作用,使得糖尿病等炎性反应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大大增加。


  5、影响睡眠的伴发疾病引起糖尿病


  夜尿症是睡眠障碍的一种,是老年人群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与睡眠质量不良有关,控制其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十分重要。老年人易伴随各种躯体疾病,使其入睡后觉醒次数增加,老年男性多见前列腺增生致夜尿多,老年女性则以尿道松弛致膀胱功能失调为主。另外,老年人神经系统多有退行性改变,加之睡眠障碍、药物使用、社会生活环境和并存疾病等因素,精神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等疾病高发。


  一方面,睡眠障碍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另一方面,睡眠障碍也可能增加血糖管理的难度。因而,尽早识别,尽快干预是睡眠障碍的应对原则,做到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以降低糖尿病发生和血糖波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