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1 logo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2-05-1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组可引起全身多系统损害的呼吸紊乱综合征,与高血压关系密切。性别、年龄、超重和肥胖为OSAHS和高血压共同的危险因素,两种疾病通过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相互促进。


  OSAHS导致高血压的机制


  1、睡眠效率低下及微觉醒


  夜间睡眠结构改变,出现睡眠片段化及频繁的微觉醒导致睡眠效率低下,是血压升高的潜在因素,睡眠质量受损程度与OSAHS严重程度相关。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NREM睡眠)是睡眠时间的主要部分,属于同步睡眠,此阶段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血压、心率、呼吸、基础代谢水平等均降低,有助于机体正常的昼夜血压变化,快速眼球运动睡眠(REM睡眠)又称活跃睡眠,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引起血压急性升高,同时表现为全身骨骼肌张力减退,作用于上呼吸道扩张肌,参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既往研究认为,睡眠期间呼吸驱动主要依靠二氧化碳(C02),各种原因引起的上呼吸道阻塞睡眠呼吸暂停后产生明显的CO2波动,达到觉醒阈值后引起微觉醒刺激肌反应活动增加,维持上呼吸道张力,开放气道。


  微觉醒是以人工识别的脑电图持续3S以上的醒觉波,主要发生在NREM睡眠浅层期,通过扩张最大的气管扩张肌须舌肌打开气道,但频繁的微觉醒可能干扰睡眠周期,使机体难以进入NREM睡眠的深层期(3期或4期);OSAHS病人REM睡眠时上气道扩张、肌神经反射降低,较NESM睡眠更易发生呼吸事件,出现微觉醒。微觉醒有助于增加上气道张力,中断呼吸暂停事件,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同时夜间反复睡眠中断及微觉醒与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受损、血脂升高等代谢异常及炎症损伤相关。



  2、神经-体液-内分泌调节机制


  反复发生的睡眠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是OSAHS基本的病理生理机制,机体慢性间歇性缺氧(CIH)引起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作用于外周化学感受器,同时刺激中枢系统,激活大脑皮层反射区,增强交感神经活性。交感神经兴奋刺激机体释放多种激素,儿茶酚胺分泌过多,促进心肌收缩,心排血量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大量释放血管紧张素H(AngU)和醛固酮,造成外周阻力血管收缩,从而升高血压。一项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血浆儿茶酚胺及醛固酮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提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通过兴奋交感神经及激活RAAS分泌激素。随着OSAHS病情加重,病人夜间间歇性缺氧频繁发作,加重缺氧状况,造成持续性外周化学感受器及中枢刺激,机体交感神经持续亢进,副交感神经活性下调,长期激素作用导致外周小动静脉收缩,肾脏-容量关系受损,左心室及血管平滑肌肥厚甚至重构,最终导致持续性高血压。


  3、氧化应激及炎性因子介导的内皮功能障碍睡


  眠呼吸暂停导致的反复缺氧及再恢复过程是OSAHS病人多系统损伤的病理基础,通过氧化应激、炎性因子及内皮细胞损伤等途径引起血压升高。相关研究显示,OSAHS与气道慢性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有关,长期打鼾震动反复刺激并机械损伤气道黏膜,导致黏膜充血,结缔组织水肿。OSAHS病人体内缺氧及再恢复过程,类似于心肌梗死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反应,机体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氧化系统过度激活,细胞线粒体内活性氧(ROS)分泌增多,破坏细胞与组织结构,导致蛋白酶释放增多,产生大量氧自由基,激活炎性因子转录因子高表达,引起下游多种炎性因子过度生成,使机体长期处于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状态。OSAHS病人氧化指标如脂质过氧化物、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8-羟脱氧鸟瞟吟(8-OHdG)、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等水平升高,抗氧化物质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水平降低。促炎因子水平增高,通过不同途径损伤血管,直接或间接促进高血压发生发展。促炎因子介导的内皮功能障碍与高血压的发生相关,血管内大量血管活性物质释放,血管收缩功能增强,舒张功能被抑制,导致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改变,血管壁张力增加,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4、血流动力学及机械压力机制


  近年来国外研究认为,夜间体液再分布可能是OSAHS的重要发病机制,尤其是非肥胖男性、心力衰竭及高血压病人。白天,液体由于重力作用储存在腿部组织间隙和血管中;夜间睡眠时,平躺使积聚在下肢的少量液体向颈部转移,造成上气道平均横断面积减少,此外颈部组织间隙液体增多,气道黏膜表面液体张力增加,对气道的塌陷造成影响,从而加重呼吸暂停或低通气事件发生,导致血压急性升高。


  5、肥胖、胰岛素抵抗及瘦素


  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与OSAHS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存在相互促进关系。肥胖病人由于过多的脂肪沉积于咽侧壁软组织,导致上气道狭窄,是OSAHS重要的解剖因素。卧位睡眠期间,腹部过量的脂肪堆积和上移膈肌,导致胸腹式呼吸运动减弱,肺潮气量降低,气管牵引下降及气道不稳定性增加,进一步增加睡眠中呼吸事件发生率及缺氧严重程。


  气道正压通气(PAP)治疗OSAHS治疗的首选方式,其中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工作模式为主,此外还有自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APAP)、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等。国外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未进行PAP治疗的病人相比,PAP治疗可降低OSAHS合并高血压病人日间血压、夜间血压、24h收缩压及舒张压,尤以降低夜间血压为著。OSAHS合并顽固性高血压及隐匿性高血压中,CPAP治疗对血压控制情况有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尹恺,刘达瑾.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4):662-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