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黏液高分泌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支气管哮喘(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囊性纤维化等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炎症、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刺激下,腺体和杯状细胞产生、分泌过多的黏液,参与了慢性气道炎性疾病的发病,并与其临床转归密切相关。
一、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发生机制
黏液是由气管、支气管中杯状细胞分泌的黏蛋白及黏膜下腺体分泌的水、糖类、蛋白质、脂类及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正常分泌的气道黏液具有保护气道、湿润空气等作用,但在吸烟、感染、氧化应激等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可产生大量促分泌因子作用于分泌细胞,导致气道杯状细胞肥大和增生,产生过量黏液。气道黏液高分泌和纤毛功能失调是慢阻肺、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的特征性病理生理学改变。
在慢阻肺的发病过程中,中性粒细胞蛋白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合成、释放增加,黏液分泌亢进。哮喘患者气道内黏液素含量如MUC5AC和MUC5B增加,上皮受损致纤毛细胞脱落,杯状细胞明显增生,黏膜下腺体肥厚,导致气道黏液高分泌[5]。因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气道不可逆的扩张,导致黏液清除功能受损,细菌容易定植,细菌分泌的有毒介质及细菌死亡后的分解物刺激气道上皮细胞杯状化生,产生过多黏液,导致气道黏液高分泌。烟草烟雾等刺激因素诱导产生大量的活性氧与蛋白酶,通过激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Toll受体等多种受体,介导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及核因子-κB等多条信号通路活化,诱导气道上皮杯状化生和增生,合成并分泌过多的黏蛋白,导致气道黏液高分泌。基因易感性因素也可能影响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发生。总之,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产生涉及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蛋白酶失衡、胆碱能神经功能紊乱等多种病理生理机制,是慢阻肺、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等呼吸道常见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二、气道黏液高分泌与慢性气道炎性疾病
气道黏液高分泌导致分泌过多的黏液蓄积在气道管腔中,阻塞气道,使气流受限,加速肺功能下降进程;同时,炎症反应使纤毛清除功能下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丧失和黏液生物物理性质改变,导致气道的反复感染、阻塞和重塑,形成恶性循环。研究结果证实气道黏液高分泌是影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发病与临床进展、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1.气道黏液高分泌与慢阻肺
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性、进行性气流受限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常见病,其与呼吸道和肺对吸入有害微粒或气体的慢性异常炎症反应有关。国内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上成人慢阻肺的患病率约8.2%,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病死率高。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研究发现,具有慢性咳嗽、咳痰症状的人群,其罹患慢阻肺的风险是对照人群的3倍左右,并与吸烟状态无关,阵发性咳嗽是慢阻肺独立的危险因素。文献报道气道黏液高分泌与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加速下降和高住院治疗率有关,并与慢阻肺急性加重关系密切。慢性咳嗽、咳痰的慢阻肺患者中慢阻肺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增加,且在慢性咳嗽、咳痰症状的患者中频繁急性加重发作表型的慢阻肺患者的比例更高。心肺运动试验结果证实,慢性咳嗽、咳痰是导致慢阻肺患者运动能力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机制可能是慢性咳嗽、咳痰可加速运动过程中的动态肺过度充气。此外,慢阻肺患者气道上皮中杯状细胞数目、黏蛋白分泌明显增加,近50%的慢阻肺患者存在气道黏液高分泌症状。因气道黏液高分泌而导致的气道狭窄、肺部感染是影响慢阻肺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气道黏液高分泌导致慢阻肺死亡的风险是非气道黏液高分泌的3.5倍。以慢性咳嗽、咳痰为主的气道黏液高分泌症状与慢阻肺患者的运动能力下降、急性加重及病死率等不良预后事件密切相关。对慢阻肺患者的临床评估与治疗应充分认识到气道黏液高分泌在慢阻肺中的重要作用。
2.气道黏液高分泌与哮喘
哮喘是一种以可逆性气流受限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哮喘患者的气道黏液纤毛清除功能较对照者明显下降,约20%~40%的患者痰量增加,存在气道黏液高分泌症状,且其气道黏液比慢阻肺更黏稠,气道易被胶状黏液栓阻塞。气道黏液高分泌造成哮喘患者的气道细菌定植、气流受限及通气功能障碍,进而使患者症状难以控制。在中-重症哮喘患者与难控制性哮喘患者中,咳嗽与咳痰症状更明显,可作为哮喘患者的一种表型或判断预后的指标。一项对93例致死性哮喘患者进行尸检的临床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哮喘患者的管腔被气道黏液阻塞,作者推测气道黏液高分泌造成的气道阻塞进而发生窒息可能是哮喘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气道黏液高分泌导致的重症哮喘患者死亡尤为明显。
3.气道黏液高分泌与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使支气管壁的平滑肌和弹性组织破坏,导致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咳嗽是支气管扩张症最常见的症状(>90%),且多伴有咳痰(75%~100%),因此,气道黏液高分泌也是支气管扩张症的基础病理生理与临床特征。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气道黏膜纤毛的活动性下降,排痰能力也随之下降,同时其分泌的黏液理化性质也发生改变,黏稠度增加,导致患者排痰能力进一步降低,黏液长期蓄积在气道中,导致细菌定植,出现反复咳嗽、咳痰症状。气道黏液高分泌与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气道炎症及损坏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气道黏液高分泌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
4.气道黏液高分泌与肺囊性纤维化
肺囊性纤维化是一种先天性肺部疾病,常与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的突变有关,该因子负责产生汗液、消化液以及各种黏液。肺囊性纤维化患者的气道黏液高分泌较严重,常合并反复的肺部感染。肺囊性纤维化患者的痰液特征为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富含中性粒细胞来源的DNA,铜绿假单胞菌定植较多。与健康对照相比,肺囊性纤维化患者的气道上皮杯状化生明显,黏蛋白-5AC表达明显增加。气道黏液高分泌造成肺囊性纤维化患者持续咳嗽、咳脓痰及呼吸困难,反复的肺部感染可加速肺功能下降。
综上所述,气道黏液高分泌与常见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发病、临床进展与预后密切相关,充分认识气道黏液高分泌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气道黏液高分泌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 (2016). 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气道黏液高分泌管理中国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