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稳定期患者治疗目标不仅要减轻当前症状,也要降低未来风险。其中降低未来风险包括预防疾病进展、预防和治疗急性加重、减少病死率。因此尽早识别慢阻肺稳定期患者急性加重风险,尤其是急性加重高风险,是做好慢阻肺稳定期管理的关键因素。
1、氧疗在慢阻肺稳定期的应用
氧疗是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患者慢性持续性低氧症状并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长期家庭氧疗是慢阻肺稳定期低氧血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
长期家庭氧疗是指每天持续吸氧 15 h 以上,使 PaO2 达到 60 mmHg 和 (或)SaO2>90%。
慢阻肺稳定期的长期氧疗指征适应证:
(1)静息状态下 PaO2≦55 mmHg 或 SaO2 ≤ 88%,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
(2)PaO2 为 55~60 mmHg 或 SaO2<89% 并伴有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或红细胞增多症。
2、NPPV 在慢阻肺稳定期的应用
无创正压通气(NPPV) 对慢阻肺稳定期治疗方面可以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提高PH,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生存率。因此,无创通气在慢阻肺疾病上有比较高的应用价值。有研究表明,对于慢阻肺患者,长期无创通气间断联合氧疗与单独氧疗相比,可以降低病死率。
NPPV 在慢阻肺稳定期的应用指征:
(1)伴有乏力、呼吸困难、嗜睡等症状;
(2)气体交换异常:PaCO2 ≥ 55 mmHg 或在低流量给氧情况下 PaCO2 为 50~55 mmHg, 伴有夜间 SaO2<88% 的累计时间占监测时间的 10% 以上;
(3)对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氧疗等内科治疗无效;
(4)通常治疗2个月后重新评价, 如果依从性好 (4h/d) 且治疗有效则继续应用。
对于特定的部分慢阻肺,肺心病人群,需要长期吸氧,夜间使用无创呼吸机,可以降低死亡率,吸氧和呼吸机治疗很难做到24小时都使用。吸氧推荐大于15小时,呼吸机推荐夜间使用,大于6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