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影响全球多达10亿人,可出现打鼾、白天嗜睡、疲劳、注意力下降等症状。表现为睡眠中反复发生上气道部分或完全阻塞,进而出现夜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可引起难治性高血压、冠心病、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脑卒中等多种并发症。
治疗前诊断评估
● PAP治疗应基于经客观睡眠监测明确诊断的OSA(良好实践声明)
对于新就诊的OSA患者,需在PAP压力滴定之前通过实验室内多导睡眠监测(PSG)或者家庭便携睡眠监测明确诊断。患者既往明确诊断OSA,PAP治疗临床症状控制良好,并且无明显临床状况变化(如体重的大幅度波动、上气道手术等)的患者,随访中无需重复睡眠监测。
治疗对象选择
● 对于白日过度嗜睡的患者推荐PAP治疗(强烈推荐)
系统回顾分析38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证实对于白日过度嗜睡的OSA患者其临床获益远超过PAP治疗的副作用(口鼻干燥、与床伴亲密度降低、呼吸机及随访时间花费等),因此强烈推荐这类患者使用PAP治疗。
● 对于存在睡眠相关生活质量降低的成人OSA患者建议PAP治疗(建议)
这里,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包括:打鼾、憋气、失眠、晨起头疼、容易疲劳、认知功能下降以及影响床伴的睡眠等。专家团分析了19个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发现相比不治疗,PAP可以大大地改善患者的这些症状,使得患者及床伴的生活质量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 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成人OSA患者建议PAP治疗(建议)
专家团分析了5个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发现相比不治疗,PAP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夜间及白天的血压,尤其对于伴有难治性高血压的OSA,其降压效果更加明显。显而易见,相比不治疗,PAP的治疗带来的益处非常大。因此积极推荐。
PAP治疗的初始和启动
● 对于无明显合并症的成人OSA患者,推荐家庭自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APAP)治疗或者睡眠实验室内压力滴定(强烈推荐)
许多专家和服务商纠缠于到底选择APAP好还是CPAP好,这个推荐指南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复。专家团分析了10个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对于这类患者,开始治疗时,无论选择家庭APAP还是在实验室进行CPAP压力滴定后,他们的治疗效果都没有很大差距。专家团也明确指出,如果患者同时伴有如下这些疾病,则不适用这个推荐指南:充血性心衰、肺部的疾病如COPD、神经肌肉疾病、睡眠相关低血氧、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等等。指南也客观地分析了使用APAP的优势是压力自动调节, 可以很好地适应患者体重的变化和饮酒状况的改变。
PAP治疗模式选择
● 推荐APAP和CPAP作为成人OSA的长期治疗(强烈推荐)
专家分析了26个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发现在治疗过程中, CPAP和APAP治疗结果没有差异。当然这些病例中排出了以下合并症: 心衰、慢阻肺、神经肌肉病变等疾病。
● 对于成人OSA的常规治疗,首选CPAP或者APAP,而不是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PAP)治疗(建议)
APAP 的潜在的优点在于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的生理状况,如饮酒、体位变化及体重的波动,自动调整治疗压力。但两种通气模式在患者的依从性、主客观嗜睡状况、生活质量的改善及风险获益方面上无显著差异。通气模式的选择主要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症状反应采取个体化的策略。
● 对于成人OSA的常规治疗,首选CPAP或者APAP,而不是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PAP)治疗(建议)
BPAP与CPAP或APAP相比,在治疗依从性、主观嗜睡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及残存OSA等方面,无显著差异。BPAP模式较低的呼气末正压(EPAP)可提高治疗的舒适性,但同时增加治疗压力不足的风险;并且与CPAP或APAP相比,BPAP呼吸机的价格较高,同时随着新的通气技术进步,如压力释放技术可提高CPAP治疗的舒适性,因此不推荐BPAP作为OSA的常规治疗。但是对于少数高治疗压力需求的患者(如压力需求超过20cmH2O),以及因较高治疗压力需求,不耐受初始CPAP或APAP治疗的OSA患者,可考虑切换到BPAP模式。
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及随访监测
● OSA在启动PAP治疗开始直至整个过程中,均应进行密切随访,包括呼吸机治疗相关问题的解决、治疗数据的客观监测,以保证治疗效果和依从性(良好实践声明)
这里的教育干预主要指给患者提供OSA的科普知识, 教育患者什么是OSA, 它的危害,PAP是什么,使用后带来的好处等等。
行为干预主要指认知行为的疗法、激励措施以及PAP治疗程中的沟通和引导。
问题干预主要指密切与患者沟通,识别使用中的问题,及时采取解决方案。
经过这些措施,可以极大地增加患者的顺应性,从而带来治疗的益处。
● 成人OSA开始PAP治疗阶段,采用远程监测的手段来指导干预使用(强烈推荐)
这里远程监测指的是远程监测PAP参数,比如每天晚上使用时间、压力、AHI、漏气量等。通过监测这些参数让患者本人以及医生能更好地了解患者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使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专家组分析了5个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应用此系统的患者,其顺应性有很大的提高,因此这个应用给患者带来的价值是巨大的。
参考文献:
[1] Kushida CA, Littner MR, Hirshkowitz M, et al. Practice parameters for the use of continuous and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devices to treat adult patients with sleep-related breathing disorders. Sleep. 2006;29(3):375–380.
[2] Kushida CA, Chediak A, Berry RB, et al.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ual titration of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J Clin Sleep Med. 2008;4(2):157–171.
[3] Morgenthaler TI, Aurora RN, Brown T, et al. Practice parameters for the use of autotitrating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devices for titrating pressures and treating adult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an update for 2007. An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report. Sleep. 2008;31(1):141–147.
[4] Patil SP, Ayappa IA, Caples SM, Kimoff RJ, Patel SR, Harrod CG. Treatment of adult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with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an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J Clin Sleep Med. 2019;15(2):335–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