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1 logo2
发病后约10天为新冠肺炎转归分水岭!专家分享重症患者救治关键点
发布时间:2020-04-29

  “截至4月24日,已成功撤除危重型患者体外膜肺氧合治疗4例,使用最长时间为35天,年纪最大的患者78岁,撤除单独使用呼吸机的10例,使用最长时间为42天,年纪最大的患者85岁。”4月25日下午,北京市召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以上情况。


  救治重型危重型患者是降低病死率的重点和难点。会上,北京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专家组成员分享了重症患者得到积极有效救治的关键所在。



  患者发病10天左右是疾病转归分水岭


  “北京市新冠肺炎救治工作主要得益于建立了有效救治机制和不断完善的救治方案。”北京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专家组组长、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周建新介绍。

  “发病后10天左右是疾病转归的分水岭,针对血淋巴细胞、炎症因子、氧合指标、肺部影像学的变化,及早给予诊治,防止患者向重型危重型转化。”周建新说,对于新冠肺炎首先要加强疾病早期识别,另外要规范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于常规氧疗无效者,使用经鼻高流量氧疗和无创通气,并对肺复张性和顺应性进行评估,规范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危重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止一次地感染性休克,维持循环的稳定非常重要。”周建新强调了维持患者循环稳定的重要性,对于合并休克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容量反应性评估,实施限制性液体治疗。


  如何做到规范使用抗生素?周建新说,患者后期易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观察痰液性状并及时留取进行细菌学培养,根据具体致病菌制定抗感染方案。危重型患者常合并消化道弥漫性溃疡甚至出血,通过胃肠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在内镜下治疗病变。


  周建新认为,对恢复期重症患者的管理也是重要的环节。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体外膜肺氧合和血液滤过撤机指南,北京市专家组制定了每日评估撤机及撤机具体操作规程,一旦符合条件即启动撤机。重症患者在撤离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后往往肺顺应性差,专家组每日进行自主呼吸试验和肌力评估,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并早期进行康复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