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1 logo2
慢阻肺患者使用ST模式呼吸机时如何设置参数
发布时间:2019-10-09

  当慢阻肺患者适合使用的模式是ST时,说明患者是有一定的呼吸能力的。这个时候就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呼吸机参数了。呼吸机同步性调节涉及到很多参数指标,比如说最大吸气时间、最小吸气时间、呼吸比、吸气斜率、吸气灵敏度、呼气灵敏度、呼吸频率等等。这些指标如果设置不好都会影响慢阻肺病人的同步性,比方说最大吸气时间,如果设定的过低,那么就会导致有些病人一口气还没有吸完就不送压力了,而如果太高,在触发T模式的时候又会带来过度通气问题,所以如何设置要根据用的人具体来定,一般建议看设定的备用频率是多少,然后根据病人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的呼吸比来设置相应的参数。


  按照潮气量来调节压力


  慢阻肺病人使用呼吸机的目的是增加通气能力,而潮气量能够很好的反应通气能力是否达标。一般潮气量是正常体重的6-8倍。这边说的体重是正常身高下的体重,而不是实际患者的体重,比如一位患者身高170,但是现在实际体重只有45KG,那么在计算潮气量的时候肯定不能按照45公斤来计算,而是应该按照实际身高的标准体重来计算,一般170身高,体重应该在65公斤左右,那么潮气量按照体重公斤数的6-8倍来算应该保持在390-520左右。


  一般来说慢阻肺病人使用的呼吸机不建议压力过大,所以在调节压力的时候,只要稳定下来能够保持在正常潮气量,那么压力就没有必要继续往上加了,因为高压力会导致很多副作用,比如肚子胀气、使用舒适度不佳,甚至会导致呼吸性碱中毒,所以呼吸机压力不是越高越好。


  氧合不好的病人可以适应提高呼气压力


  很多慢阻肺病人即使在用上呼吸机和接上氧气之后,依然会有血氧上不去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来,可以适当的调高呼气压力,适当的提高呼气压力,可增加功能残气量,使肺泡在呼气末不易陷闭,使呼气末肺容量增加,提高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促进肺间质及肺泡水肿的消退,从而改善肺泡弥散功能和通气/血流比例,减少肺内分流达到改善氧合和肺顺应性的目的。》》推荐产品:8系正压通气治疗机



  很多情况下时患者对使用呼吸机具有一定的抗拒心理,没有能正确的认识到呼吸机的作用。在患者使用呼吸机前,一定要患者接受使用呼吸机是对自己的健康有利的一件事,呼吸机能够改善自己的呼吸情况,提高生活质量。一旦患者接受这种观念就会积极配合使用,不容易产生人机对抗的情况。很多患者认为使用呼吸机后马上就要改善,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额,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人机磨合”后,做到人机同步才能有效治疗,使用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