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1 logo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间歇性缺氧对血脂紊乱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5-08-2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与间歇性缺氧(IH)密切相关,而间歇性缺氧是OSA的核心特征之一。OSA通过间歇性缺氧(IH)引发一系列生理变化,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血脂代谢紊乱等,这些机制共同促进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一、间歇性缺氧与血脂紊乱的关系


  间歇性缺氧(IH)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间歇性缺氧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表现为血脂异常,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具体机制包括:


  ● 脂质合成增加:间歇性缺氧通过激活转录因子HIF-1和SREBP-1,促进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如SCD-1)的表达,增加非常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乳糜微粒的生成。


  ● 脂质清除减少:间歇性缺氧可能抑制脂蛋白脂酶(LpL)活性,导致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清除减少,进一步加剧血脂异常。


  ● 炎症和氧化应激:间歇性缺氧可诱导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进一步促进脂质过氧化和动脉粥样硬化。



  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血脂紊乱的关系


  OSA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和HDL降低。OSA的严重程度与血脂异常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此外,OSA还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影响血脂代谢:


  ● 临床相关性:OSA患者普遍存在血脂异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HDL降低),且严重程度与血脂异常呈正相关。


  核心机制:


  1.交感神经激活与氧化应激:OSA导致的间歇性缺氧和睡眠片段化,通过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氧化应激加剧脂质代谢紊乱。


  2.脂肪组织功能障碍:IH引起脂肪组织炎症、脂解增加,释放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促进VLDL生成及胰岛素抵抗。


  3.清除障碍:OSA相关炎症、胰岛素抵抗及LPL活性抑制共同导致循环脂质清除延迟。


  OSA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持续正压通气(CPAP)、口腔装置、手术治疗、行为改变(如减肥、戒烟、饮食控制)以及药物治疗等。其中,CPAP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维持气道正压,防止气道塌陷,改善睡眠质量和心血管健康,但需结合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