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中国睡眠障碍患病率高达38.2%,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睡眠质量的不佳以及睡眠时间的不足,不仅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多个生理系统造成影响,而且显著提高了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以及执行功能损害等问题。
睡眠呼吸障碍引发认知损伤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慢性间歇性缺氧:睡眠呼吸障碍患者常经历反复的上气道阻塞和间歇性缺氧,这种缺氧状态可导致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引发神经元损伤和脑细胞死亡,从而损害认知功能。
● 睡眠结构紊乱:睡眠呼吸障碍患者的睡眠片段化和低质量睡眠会降低夜间睡眠效率,导致白天嗜睡和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影响记忆力和执行功能。
● 炎症反应:睡眠呼吸障碍患者体内炎症因子(如TNF-α)水平升高,这些因子可通过神经递质或直接作用于神经胶质细胞,导致神经突触传递功能受损,加重认知损伤。
● 脑代谢和结构改变:间歇性低氧和缺氧可能引起脑白质微结构的慢性缺氧,导致脑纤维连接束受损,进而影响神经元的代谢和功能。此外,睡眠呼吸障碍还可能通过改变脑代谢(如胆碱、N-乙酰天冬氨酸等物质水平的变化)和破坏脑组织功能网络来进一步损害认知功能
● Glymphatics系统功能异常:Glymphatics系统是大脑中的一种代谢废物清理系统,其功能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影响脑内废物清除,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 遗传因素和血清学标志物:某些遗传因素和血清学标志物(如CRP、TNF-α)可能在睡眠呼吸障碍引发的认知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
睡眠呼吸障碍通过多种机制引发认知损伤,包括慢性缺氧、睡眠结构紊乱、炎症反应、脑代谢改变及脑组织结构变化等。这些机制相互作用,共同导致认知功能的损害。改善睡眠质量和治疗睡眠呼吸障碍是预防和缓解认知损伤的重要措施。